色洛河水一路向西,流向松花江。初夏时节,桦甸市红石砬子镇色洛河村,夜色已浓。村民刘丙国的家里不时传出笑语欢声。
家里来了吉林市、桦甸市的客人,十好几位。
不大工夫,刘丙国两口子就整出一桌美味佳肴。按照招待贵宾的标准,他们做了一道山沟里的特色菜——酱焖林蛙。“咱这沟里的特产就是林蛙,村里的林蛙养殖户有50多户呢!”
“咱们赶上了新时代,广阔农村大有作为啊!”村党支部书记李京春抢过话头儿,“这些年,村民发展产业多,除了林蛙养殖,还有肉牛养殖,还有苗木种植、中草药种植……村民富了,村集体也富了,去年,咱们村集体纯收入就有20多万元。”
“丙国两口子都能干,白天大家都看到了,房前养了3头牛,屋后种了1亩多地的贝母,好年成一年能卖上两万多元。家里原本就有20多亩地,又流转了80多亩,做起‘地主’了……”
众宾皆笑。
书记夸丙国,丙国夸书记:“关键是我们有一位好书记。色洛河南岸200多亩地呢,以前村民都是蹚水过河搞生产。2017年,李书记自掏腰包7万多元,建了一座桥,农用车能过去了;2018年,李书记又掏了10多万元,建了一座吊桥,水再大都能过人;2019年,书记又自费在河北岸建起口袋花园……”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口袋花园中立的这块牌子,立到了村民心里去。咱们这里都是真山真水真情谊,所以,这振兴新的突破口,我看可以选在发展乡村旅游上……”
“对,村里刚刚研究了15个旅游项目,其中一个就是咱色洛河的漂流,全程10来里地,保准让游客玩得开心。”李京春说。
“还有一个星空营地项目——走,咱们现在就到屋外看看星星,这儿的星星特多特亮,你们在城里很难看到。”
这是一片多么纯净的星空啊!繁星满天,像一大群孩子的眼睛。宾客中有人指着北边天上一颗星星说:“那就是北极星,有它指路,就不会迷失方向。”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伟洪 松花江网编辑 李明丹)
原标题: 色洛河夜话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