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祭月节、拜月节、月亮节和团圆节等。在中秋这一天,自古就有赏月、吃月饼、看花灯、猜灯谜、喝桂花酒等习俗,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在我们国家的节日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定在农历八月十五吗?
想要了解中秋为何要定在农历八月十五,那还得先从中秋的起源开始说起。关于中秋的起源,民间大概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与古代祭拜月神的活动有关。《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朝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也就是说古代的帝王一直都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活动。最初这一习俗只是“皇族”的专属,慢慢地一些贵族与文人开始纷纷效仿,最后直至在民间开始普及开来。古人也很喜欢以皓月为情感寄托,观赏祭拜。后面祭月的活动渐渐淡化,开始逐渐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节日。
第二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秋报”的报是回报的意思,也就是秋天的收获。我国自古以来就作为农业大国,春天播种时要祀土地神以求丰收,秋天收获时,要祀土地神以求丰收,也就是“春祈”与“秋报”。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到作物成熟丰收的季节,各家各户都会拜土地神,渐渐得就流传下来,以作为秋报。
第三种说法,也是一种很通俗的说法,即从字面上来理解,农历八月是秋天中间的月份,也就是第二个月,所以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是八月的中间,故称为“中秋”。
中秋的正式形成是在唐宋时期,唐朝时出现与中秋有关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中秋开始深入民间。到了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明朝时期,中秋被确定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到了清朝,已经规定中秋节需要放一天假,并且一直持续到我们现代,代表着普天同庆,与民同乐。
如今,八月十五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中秋节的节日,更是表达出人们的美好期许——团圆和谐,生活安定、事业和顺、家庭和美。
(松花江网编辑 熊紫旭)
原标题: 中秋节为何定在八月十五?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