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战疫先锋 | 线下防控卫民 线上司法为民——市中级人民法院党建引领防疫审判“齐步走”

2022-04-02 16:17    松花江网

  脱下法官服,穿上防护服,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干警由“公平正义维护者”变身“群众健康守护者”。在党旗引领下,257名法官干警“疫”线集结,进驻4个社区8个卡点,为群众看门守夜,成为4万名群众心中可爱的“大白”法官。

  “咱们的靠山来了”

  3月4日,我市启动第一轮核酸检测。社区人手不够,法院党组发出倡议,号召党员干警到需要的地方去、到群众身边去。院领导带头参战,老中青党员踊跃报名。第一批由24名法官干警组成的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进驻延安街道延川社区。

  延川社区是市中级人民法院包联社区。在此前的疫情防控中,全院各党支部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与群众共同形成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因为这些,社区居民早就把法院和法官干警当成他们的坚强后盾。

  “法院的志愿者来了,咱们不用怕了。”第一天核酸检测采样时,就有眼尖的群众认出了他们。

  延川社区有一万多居民,每次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都很重。为了既保证采样效率,又防止人员聚集,法官干警兵分两路,一部分在现场维持秩序、扫码登记,另一部分守在居民楼下,用大喇叭按单元喊群众下楼,以便精准控制采样“节奏”。

  这段时间,天气反复无常。风雪交加、雨雪交加是常事。设置搭建检测区域、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劝回非必要出行的群众、给行动不便居民传递物资……他们常常在湿寒的天气里一忙就是8小时。为了省时间,有的志愿者在风雪里匆匆吃口饭,还有的干警跑着上楼为群众登记在楼梯上扭伤了脚……

  “疫”线上起“微党课”

  为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我市实行静态管理。3月16日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下沉防控任务增加,由原来的1个社区4个卡点增加到4个社区8个卡点。院党组再次发出倡议,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不断有法官干警加入志愿服务中来。

  防控任务重,政治教育要跟上。特殊时期,院党组利用微信群、“钉钉”群,持续开展全员政治轮训。全院266人参加轮训,实现了政治理论学习与为民实践的生动结合。

  党旗插在“疫”线前沿,堡垒就建在防控岗上。院领导身先士卒,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走访慰问、督导检查、现场办公,给防控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一线干警加油打气。他们也穿上“大白”服,与大家一起站岗执勤,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

  “同志,我手受伤了,得上医院!”前两天,一位没穿外衣的男子捂着流血的手急匆匆跑到电业社区的卡点要求外出。正在值守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副院长问清了原由,一边安慰他别着急,一边让人马上联系医院。扫完码、测完温、查看核酸检测结果后,一名法官志愿者驾上车,拉上这名受伤群众就往医院赶。直到受伤群众包扎处理好伤口,又把他从医院送回家。

  身兼数职的“大白”法官

  “疫”线前沿,党员干警一人多角、身兼数职,能担当、愿奉献。他们除了守护群众安全,还是社区里的政策宣讲员、信息采集员、物资配送员,甚至还是垃圾清理工。

  进驻社区后,共产党员王宏峰担当起37户居家隔离人员的保障任务。去时,他手里拎着一包包给群众的生活物资,离开时,再把每天的生活垃圾运走。来来往往,常常一忙就到晚上八九点。

  在“敲门行动”中,突击队成员、新党员殷浩然为给老同志减轻点负担,发挥自己年轻、体力好、脚步快的优势,一上午行走两万多步,实地走访群众154户。

  “同志,我没有手机,检测结果怎么上报?”

  入党积极分子、法官助理常子维在给居家隔离人员发放抗原筛查试剂盒时,如果发现家里是独居老人,就会耐心指导教他们如何规范操作、如何上传检测结果。居住在酒厂18号楼的李大爷已经72岁,没有智能手机。常子维上门指导时,李大爷向他求助。常子维利用“吉事办”里的“家人代领”“家人代报”功能,给李大爷完成了检测结果的上报。这之后,李大爷就成了他的“家人”。只要需要上报,都是他给代报。

  开在线上的“云法庭”

  3月24日,市中级人民法院环保庭成功调解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让当事人没想到的是,从开庭审理、案中调解到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之后的被告支付赔偿、原告申请撤诉、合议庭评议,以及制作、送达民事裁定书,当事人双方,当事人与法官,全程“无接触”,所有法律程序通过“云庭审”方式完成。

  事后,当事人赞叹,特殊时期法院不“打烊”,网上庭审真给力!

  为了实现疫情防控时期防控、审判“齐步走”,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疫情发生后就启动了“零接触”线上工作模式,向群众推广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等诉讼服务,满足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3月4日至今,该院通过网上庭开、网上调解、网上证据交换、电子送达、网上执行等办理案件68件,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给司法服务带来的冲击。

(江城日报记者/陈彦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