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融媒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市级非遗项目风筝制作技艺走进景园社区 巧手扎纸鸢 文化共传承

2025-08-27 08:52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

  “纸鸢帖晴空,飞轮走盘线。东风恣昂藏,得意随手转。”放风筝是我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在浩荡东风里,摇曳的纸鸢随着执线人的手势轻转腾挪,起起伏伏都藏着古老智慧。如今,这一传统民俗随着我市的非遗体验活动逐渐走进百姓家,让大家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传统文化的参与者与传承者。

  8月22日,市级非遗传承人朱秀山走进昌邑区延安街道景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教授社区居民风筝制作技艺。

  “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而我们今天主要会用到布、竹子、线这3种东西。”朱秀山以传统菱形风筝为例,一边详细介绍着制作方法,一边动手操作。“我们带来的风筝用的是无纺布,它质地很轻,能飞得更高;风筝以骨架为主,竹子要选弹性好的,才不会折断,削到1.2mm的均匀厚度,能够上下弹是最好的,风筝图案要鲜艳、醒目……”

  在他的指导下,参与制作的居民纷纷动起手来。裁剪尺寸、描绘图案、骨架粘贴、提线……很快,色彩斑斓的蝴蝶、蜻蜓、金鱼风筝便在大家手中相继诞生。

  “我很喜欢做手工,况且这还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社区有公益活动我就来,亲手做一只风筝,特别有成就感。”89岁的费女士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说,自己岁数大了出去活动不太方便,学会新的手工,在家还能解解闷。

  “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还能亲手跟着非遗传承人做风筝。”社区居民姜爽说,希望能有更多非遗活动进社区,让大家多多了解传统文化。

  “非遗融入体验,才能为生活增彩。”朱秀山表示,作为吉林风筝的非遗传承人,他有义务将吉林的特色传承下去,让吉林风筝高高飞扬在空中。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威羽  雾凇融媒网编辑 刘倩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市级非遗项目风筝制作技艺走进景园社区 巧手扎纸鸢 文化共传承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雾凇融媒网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吉林市融媒体中心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吉林市融媒体中心(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雾凇融媒网、雾凇融媒APP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