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三峡工程,民生为重的世纪工程

2021-03-30 13:57    经济日报


  从1919年孙中山提出修建三峡工程设想,到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兴建工程的决议,再到1994年12月14日工程开工,直至2020年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中国人追寻百年的三峡工程之梦终于实现。

  三峡工程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三峡工程投资大、牵涉面广、技术难度高,历史上无出其右。虽然建设三峡工程的想法百年前就有,但那时的中国国力薄弱,设想只能停留在纸面。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为建设三峡工程这样规模宏大的超级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为建设三峡工程这样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大型工程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峡工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三峡工程虽然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但其首要任务并非发电,而是防洪,保一方安澜。同时,三峡工程的修建还有效改善了通航,全方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了中下游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条件。可以说,三峡工程既是效益巨大的水电工程,更是彪炳千秋的民生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伟大创造的典范。三峡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人民智慧和创造性建成的。面对这样一个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统筹解决多方面重大问题;全国各地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有力促进了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131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峡工程建设。

  实践表明,三峡工程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三峡工程不仅成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引领和典范,也成为中国人民强大凝聚力、创造力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象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三峡工程将继续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