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防范养老诈骗,“图”个明白

2022-08-22 17:47    全警视觉

  【免费礼品】

  “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等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

  ✦

  【假借公益】

  “保健品”销售公司会假冒某某公益活动的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健康知识讲座,其实是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

  【夸大承诺】

  “保健品”销售公司往往无据承诺、虚假承诺、夸大承诺。他们宣称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还可以控制糖尿病等。类似的“保健品”诈骗销售方式不断重复,最终引诱老年人信以为真。

  ✦

  【登记信息】

  “保健品”推销人员往往会要求老人详细填写住址、病史、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时趁机问老人家里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一方面拉近关系,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为后续销售“保健品”打基础。

  ✦

  【“专家”讲座】

  “保健品”公司会邀请所谓的专家、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此专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比如在某大医院挂号费用就300元。利用老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销“保健品”。

  ✦

  【现身说法】

  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参与活动并上台分享。被安排好的老人会说自己是会员,“保健品”效果好,还有各种福利待遇。其他老年人会因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邻居、同事、一个小区的而轻信,随之购买产品。

  ✦

  【“亲情”服务】

  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让他们买“保健品”就不是问题了。

  ✦

  【免费旅游】

  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实际上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品”效果诱导,然后去参观“保健品”生产车间。

  ✦

  【非法集资】

  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某公司将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购买股票可获得高额回报,引诱老年人去大额投资、购买股票,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有去无回。(松花江网编辑 迟媛玮)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